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最新全文)

来源:南康家具网 | 来源:陕西省人大 | 时间:2025-03-20 | 633 次浏览 | 分享到:
《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2021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最新全文共八章五十五条。

(八)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的;

(九)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信用服务机构和其他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采集、归集信用信息的;

(二)违法获取或者出售信用信息的;

(三)篡改、虚构、泄露信用信息的;

(四)提供虚假信息和信用服务产品的;

(五)未经许可或者授权查询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信息的;

(六)未按照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开展业务活动的;

(七)通过虚假宣传、承诺信用等级等方式承揽业务的;

(八)拒绝、阻碍相关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九)侵害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本条例所称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是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二)本条例所称信用服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产品和信用管理咨询服务的机构;

(三)本条例所称信用记录,是指能够客观反映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行为信息;

(四)本条例所称信用档案,是指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等信用信息的集合;

(五)本条例所称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是指由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出具的,记载信用主体公共信用信息,反映信用主体基本信用状况的书面报告;

(六)本条例所称信用报告,是指由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记载信用主体信用信息,分析评价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书面报告。

第五十四条《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和使用、异议信息处理等的规定与本条例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五条本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