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美乡村。持续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完善常态化防返贫机制,做好政策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启动“四好农村路”数字化建设,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推进自来水、小型农田水利、供电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2.69公里、河道治理5.2公里。推进全域整治提升。持续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从“点上示范”到“面上提升”转变,力争全县40%左右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五、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巩固提升环境质量。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以更高标准守护绿水青山。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实施马蹄河下游段、九曲湾上游段等水生态治理项目,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改扩建废弃稀土矿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水质监测、应急、治理等能力。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逐步解决废弃稀土矿山自然本底污染、果业面源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空气优良天数稳居省市前列,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土壤污染零发生。加快生态优势转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碳汇、绿电交易,擦亮“东江源”品牌,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用好用活“5+2”就业之家,精准对接在寻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开展直播招聘等新形式,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难题。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制度。持续做好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加强“六失”人员等困难群体关爱帮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济、应助尽助。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落实支持生育政策,完善科学育儿服务模式,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做到幼有所“育”、不负所“托”。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持续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让老有颐养成色更足。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强高中教育,推动寻乌中学打造成为全市一流高中;办好义务教育,完成实验学校建设,调整优化城区部分学校办学,推动城区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谋划建设新东幼儿园,确保思源幼儿园秋季开学;加强校园管理,持续做好防欺凌、校园餐等工作,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质扩容医疗事业。建成罗珊乡卫生院,完成皮肤病医院建设,改建第三人民医院,打造更多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采,探索开展目录外药品集中采购,着力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费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建成向阳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体育中心篮球馆、游泳馆,完善城北新区全民健身步道,举办全民运动会、村BA等体育赛事,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增强优质文化供给。以最小人为干预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服务功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支持工青妇、红十字会、科协等群团组织依法履职,统筹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老干部、宗教、外事、侨务、气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