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监察人员经考核或者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土地监察工作。
第九条 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土地监察职责:
(一)监督检查土地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二)调查处理土地违法案件,纠正土地违法行为;
(三)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申诉;
(四)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五)监督检查下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监察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
(六)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与土地有关的案件;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行使下列土地监察职权:
(一)检查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执行土地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对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立案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
(三)对正在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有权依法制止,被制止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四)依法对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五)对侵犯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建议有关部门对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主要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有关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告知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土地监察人员依法进行的行政执法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对拒绝、阻碍土地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提请司法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章 土地监察的内容和方式
第十二条 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下列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
(一)建设用地审批;
(二)建设用地;
(三)土地开发利用;
(四)土地权属变更和登记发证;
(五)土地复垦;
(六)基本农田保护;
(七)土地使用权出让、终止;
(八)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
(九)涉及土地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土地监督检查工作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定期、不定期地对监察对象执行和遵守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二)对特定的监察对象的特定活动进行专项检查;
(三)对监察对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先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第十四条 上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与土地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责令其修改或者向下级人民政府提出撤销的建议。
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土地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第四章 土地监察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