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乡村建设条例(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最新全文

《苏州市乡村建设条例》为了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
来源: | 来源:苏州市人大常委会 | 时间:2024-04-23 | 11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等活动,依法推动将乡村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指导村民依法建设住房。

村民应当遵守乡村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乡村建设成果,有权对破坏乡村建设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

有关单位应当保护举报人,不得泄露举报人个人信息和举报内容等相关材料。

第九条 对在乡村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村庄规划和乡村设计

第十条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镇村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镇村布局规划,优化本行政区域内镇村发展布局,按照尊重村民意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的原则,分类推进乡村建设。

第十一条 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在村内公示三十日,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符合镇村布局规划要求,尊重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与山水环境、田园风光相协调,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村庄规划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建设用地毗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共建共享或者有其他实际需求的若干行政村,可以连片编制村庄规划。

第十二条 村庄规划应当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一)近、远期村庄发展目标,建设用地规模和各项约束性指标;

(二)村域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空间发展格局,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村庄整体景观风貌特征;

(三)山林水系、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历史文化遗存、基础设施用地等保护界线以及相应的管控要求和措施;

(四)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通信、能源利用、环境卫生、停车、充电桩、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规模;

(五)宅基地规模和建设范围,农村住房的规划设计要求;

(六)地质、洪涝等易发灾害的影响范围,避难场所、避灾疏散道路和智能安防设施的布局;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村庄规划批准后三十日内,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网站和村公告栏将村庄规划向社会公布。

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为村民和有关利害关系人查询村庄规划内容提供便利。

相关信息
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