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村面貌更显秀色。坚持规划先行,完成18个省定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全域常态化保洁。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11个、新村点87个。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户厕4113个。乡风文明深入推进,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143个,累计获评国家、省、市文明村镇24个,“石城是我家 我是实诚人”文明名片不断擦亮。丹溪村入选全国古村镇保护优秀案例,赣江源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长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丰山乡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小松镇、珠坑乡分别通过市级美丽乡镇、示范乡镇考核验收。
(三)生态环境更显底色。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大力开展“四尘、三烟、三气”[14]整治,全面落实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1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严格落实乡镇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饮用水水源地、县域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完成矿山治理40.28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6.22平方公里,改造低质低效林4.85万亩,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新增省级生态园林城镇2个、省级乡村森林公园1个、省级水生态文明村2个。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交出了幸福满满的民生答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铆足干劲办实事、解民忧,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一)“惠民生”工程为幸福加码。全年民生支出27.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36%。坚持就业优先,拨付各类就业补贴151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82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52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工匠评选活动,评选首届“实诚名匠”30人;铜锣湾社区、小松村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扩面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防返贫监测和重点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坳背村上榜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名单,大由乡探索政企合作实施白莲产业助农案例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小松镇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案例入选首届江西新时代乡村振兴优秀案例。G206石城小松至石子排段项目加快实施,睦富桥至岭脑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双车道改造30公里,危桥改造2座。新(改)建农村高(低)压线路118公里。151座重点山塘整治等水利项目稳步推进。
(二)“暖民心”事业为幸福增温。东城中小学、石城一小城北校区、赣江源镇中心公立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温泉小镇公立幼儿园完成装修,新增学(园)位3390个。县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县人民医院“二合一”[16]项目基本完工;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家,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5个乡镇获评全省卫生乡镇。在全省首创医保“刷脸结算”,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53处,行政村公墓覆盖率达100%。高田岩岭稻花鱼熏烤、横江水酒、小松仙人豆腐等制作工艺,木兰板桥灯民俗入选市级非遗名录。石城列入全市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名单。县图书馆评定为国家一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