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拓展中国电信中部云(龙南)数据中心、超芯智算“三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应用,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到200亿元、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达80家以上。新增一批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大力推进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比例70%以上,培育“小灯塔”企业3家、“数智工厂”标杆企业6家、“数字领航”企业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以上。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推动5G基站、千兆宽带部署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提升工程。
推动科创赋能发展。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新一代集成电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全覆盖”。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家。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建设,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需求,推动江西文理技师学院、龙南中专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订单式”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招工引匠,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升级,实现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
四、坚持以品质提升为重点,在彰显山水龙城上追赶跨越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商品消费活力。如期开业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持续壮大博美悦城、华屹时代等核心商圈,提升黄道生老街、财富广场夜食街等夜间经济街区品质。支持宏昌城、来者发超市等创建绿色商场。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大学生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常态化“招游引客”,积极拓展研学红培、团建疗养、“嘉游赣”等市场。开展文旅产业倍增发展行动,推进世客围·平安驿、阳明心谷、栗园围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争创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做活“山水”文章和“龙城”文化,支持开发安基山码头游船、黄花湾至犁头嘴水上项目等,探索低空游览,发展“水陆空”立体式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持续加强景区、酒店运营管理,丰富业态场景,提升服务品质,增加二次消费。强化文旅宣传推介营销,进一步扩大“来龙南做客,入围又入阁”文旅品牌影响力。
建设赣州副中心城市。全面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体推进“六个赣州市域副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南北联动、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城市整体发展架构。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做大建筑业总部经济。加快G105里仁至临塘段改建工程建设,完成国省道路面大中修工程及安防提升,加强县道养护。建成投用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焚烧发电飞灰填埋场、新都片区城市停车场一期,启动智能新能源充电桩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内河沿岸排水干管改造,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环卫设施设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推动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完成龙洲、龙翔、金钩桑园、下南门及槐花树下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逐步推进城镇供水、排水、燃气、地下综合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竣工验收城防六期、渡江镇圩镇、桃江渡江片区等水利项目。建成投运中和、黄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先行区,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实施“网格+”项目,提升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