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7日在大余县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曾志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大余拼搏奋进的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推动大余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面对充满挑战的严峻经济形势,我们承压奋进、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经济答卷”。经济运行稳中承压、逐季好转,部分指标快于同期、好于预期、高于全市,总体呈现“前低、中进、后稳”态势。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1.6亿元,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9%左右,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5.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1.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左右。大余连续两年夺得全市项目大会战流动现场会评比同类县第一名,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工业倍增升级先进单位、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有色金属新材料(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集群跻身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迈出了大抓工业、大兴经济的坚定步伐,彰显了小县也有大作为的奋斗决心! ——这一年,面对千帆竞发的改革创新浪潮,我们奋楫争先、一往无前,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发展答卷”。高质量完成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1]工作,大余被列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现场核查“免检”地区。再生水配置试点工作争取水利部水利发展资金4604万元,系全省试点县唯一。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高比重钨合金热处理技术、纳米稀土氧化物制备技术等科技成果在大余签约转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绩效评价位列全国第8、全省第1,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委点名肯定。赣州南支线大余1#阀室开口通气,大余成为全市首个拥有2个管道气源点的县级行政区。与深圳市大鹏新区建立结对合作关系,为全市仅有的10个县(市、区)之一,开创“老区+特区”合作发展新局面。大余正日益成为特色鲜明、独具优势的发展热土!
——这一年,面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枝叶关情、暖心惠民,交出了一份可感可及的“民生答卷”。超八成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新增“七个位”1万余个,10件重点民生实事件件落实。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县“摘帽”退出。大余中学新校区、大余县中医院揭牌启用,全县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34家“5+2就业之家”、323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面建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乡镇级农村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在庾岭大地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群策群力稳增长,经济大盘企稳回升。抢抓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存量、增量政策,研究制定“4312”行动计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房地产调控新政“18条”、“千企万户大走访”等务实举措,有力巩固和增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5个省大中型、192个“八大行动”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争取国家、省级政策8个,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规模投资等项目30个,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资金33.6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6700万元,成功举办“南安腊味余味无穷”、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等系列展销活动,春笋节、黄元米果节等特色传统文旅节庆精彩纷呈,“五洲客家音·梅关古道情”文化学术交流会、越野e族森林英雄会、森勇毅径马拉松越野赛等大型活动助力大余“实力霸屏、火爆出圈”,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75亿元。各类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实现新突破。
(二)聚势赋能强链条,产业升级步履铿锵。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破百,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营收超160亿元,占规上企业营收90%以上。“超细粉体-中试基地-MIM喂料-超硬、微波、软磁材料-航空涂料、储能材料、微电子控制设备”特色产业链初具规模。大余工业园综合能源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产。丫山钨业、江西云锂获评全市工业倍增升级飞马奖企业,悦安新材获评“市长质量奖”。积极承接大湾区数字产业转移,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完成81家制造业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评价,43家企业实现提档升级,企业数字化改造率排名全市前列。科创赋能更加有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钨新材料及应用分中心、麻鸭产业研究院揭牌运行,累计搭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20家企业获评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企业获评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企业29名市外工程领域技术人才成为我县“周末工程师”。悦安新材羰基事业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悦安新材、钨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选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三)改革开放求突破,动力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优化升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5%,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37件,61项“市县同权”改革事项办理满意率均为100%,分级分类审批管理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兑现72家企业惠企政策资金2300余万元,支持企业获得“五通”贷款5.7亿元。重点改革成效突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县乡OTN环网建设及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高清、双向网络覆盖改造全面完成。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左拔镇大江村下坝集体建设用地成功在省级平台实现首宗交易。企业维权服务新模式、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首例小额工程、驻外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改革经验在国家、省级平台刊发。开放合作量质齐升,新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34.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与深圳四区[2]达成合作协议,99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四)统筹协调促融合,城乡面貌加速蝶变。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荣誉品牌不断擦亮。新建城市绿地3.5公顷,荣兴路、南潭里路、南燕路、章源路、新城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竣工通行。东升物流产业园基本建成,“客货邮”在全县推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5%。建成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获评全省“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先行县、省部共建“县级先行标杆”。全面完成21.07万亩粮食生产和1.35万亩冬种油菜生产任务。农业生产“大托管”助推粮食大丰收,优质稻早稻最高亩产湿谷达1844斤。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南安腊味、大余麻鸭、大余烫皮、金边瑞香”四大农业品牌营收达4.2亿元,“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面积达1.08万亩、营收近亿元。多味花生、奥野板鸭等多家企业入驻黑珍珠、山姆、盒马鲜生、华润Ole'等大型商超,累计销售超亿元。全面完成105个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销号。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成效获民进中央特邀专家现场肯定。县域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下降10%,空气优良率99.7%,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年保持100%。
(五)用心用情惠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稳定消除返贫风险410户1582人,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获评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A级”等次。大余入选首批全省科学教育试验区,县职业中专获评全省A档中职学校。县总医院开启“一院三区十一分院”新格局,大余获评全市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先进县、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先进县。建成“一老一小幸福院”5个、城市老年助餐点5个,新增普惠托位390个、普惠托位占比提高至82%。出台三孩生育政策,兑现奖励114.4万元。《选对健康》《“骑”逢对手》《采茶花开》《梅岭梅岭》等综艺影视和文艺精品深受群众喜爱。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馆,大余作为唯一一个县级馆代表在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主旨发言,红色文化品牌更有张力。大余籍运动员5人次在国家级以上比赛取得名次,大余姑娘邓雪梅勇夺巴黎残奥会举重项目银牌。县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基地项目荣获“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观摩工地”,大余获评全省消防工作优秀县,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森林防灭火“平安春季行动”先进单位。黄龙镇、池江镇民政服务站获评省级“六化”示范站。“余快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高效运行,一批陈年信访积案有力化解,公众安全感保持省市“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持续加强,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更为突出,工会、团委、妇联、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侨、统计、审计、人防、科协、气象、水文、老龄、慈善、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年来,我们坚持政治领航风向标,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贯穿政府工作全程。认真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县本级“督检考”事项调减15.6%。大余获评全面依法治市考核“优秀”等次,先后在省、市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财政管理工作获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奖励。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7件、政协提案81件,办理满意率均达100%。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相关做法在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专题刊播。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抓好巡视巡察发现涉及政府职能方面问题整改,项目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县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余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部分指标不及预期,市场信心仍需提振,实体经济承压明显,部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有待巩固;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部分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增长极还不够多;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民生事业仍有短板,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作风能力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最大努力换取最优成效,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主线,建设“五个基地”,实现“六个主要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余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7.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守正创新、破立并举,着力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
推动改革破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完善现代化公司治理,提高县属国有平台公司核心竞争力。稳妥推进零基预算[3]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推进乡镇“一级财政”试点改革,聚力提升财政现代化管理效能。巩固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成果,落实“一审五到场”[4]巡查机制,提升宅基地规范管理水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实施。深化供销基层社及社有企业改革,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出台大余招商引资新政,依法依规抓好存量合同政策兑现。深度对接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打造“投资大余”品牌,推行“政府+公司+专业机构”联动招商,大力开展链式招商、基金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赛事招商,办好“粤企入赣”等系列招商活动,力争引进落地项目30个以上、优强项目4个以上。提升深赣对口合作质效,积极探索合作园区跨地区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创新“大鹏研发、大余生产”协同发展模式。
创优市场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开展新一轮对标湾区优化提升行动,深化“余快办”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推进数字化改革三年行动,持续落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民意速办”“信易+审批”“一表同享”等改革事项,纵深推进全流程全链条闭环审批,力争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45件,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5%、“一次办成”率达95%以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打造“15分钟+24小时”县乡一体政务服务圈。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等政企沟通机制,用好“惠企通”服务平台,以更大力度惠企纾困。优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持续深化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二)坚持以新促质、链群融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企业研发投入提质扩面,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再创新高。提升产业创新平台能级,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申报市级中试基地、钨产业技术研究院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悦安新材、盛源新材等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攻坚行动,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梯度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探索建立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增效。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升级,力争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团队30个、产业急需紧缺人才400人。
优化升级产业链条。深化落实县“4312”行动计划,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33.8亿元,力争全县规上工业营收增长1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千陶新材开展中试项目并实施产业化转化,推动金石合金、广荣钨业、元泽钨钼、海泰克等项目落地,力争钨及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营收达90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行“链长+”“链主+”模式,推动东腾锂业、希尔曼新能源等已落地企业布局新项目,加快推进悦锂新能源等项目投产,力争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集群营收达80亿元。依托悦安新材龙头企业带动,着力延链补链,加强上下游协作配套,力争微纳粉体新材料产业集群营收达6亿元。因地制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探索打造未来航空、未来显示、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新增长引擎。加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入规企业15家以上。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12亿元。支持悦安新材、翔鹭钨业搭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力争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8家以上、“小灯塔企业”2家,完成数字化转型贯标二星级企业5家,加速推动制造业规上企业数改全覆盖。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力争园区规上企业营收达190亿元。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建立健全投融资、管理运营机制,塑造市场化运作新优势。加快僵尸企业腾退,有序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探索园区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完善水电气路网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6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创造力和贡献力。
(三)坚持扩大内需、深挖潜力,着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面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十百千万”[5]工程,严格落实“148”项目推进机制[6],实施2025年重点项目200个左右,完成年度投资150亿元以上。争取列入省大中型建设项目29个,完成年度投资60亿元以上。建成洪力智能、恒润新材等项目,续建湘南新能源、工业园区供水等项目,开工建设宁波锐丰、新华工业小区标准厂房一期、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等项目,推进农副产品冷链洞库产业园、G220浮江乡车里村至南安镇新华村段升级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紧盯国家“两重”“两新”[7]等政策走向、项目指向和资金投向,力争赣韶铁路扩能、添锦潭水库扩建、赣州高新职业学院等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大力提振消费市场。打好促消费“组合拳”,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发展新型消费。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持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银发经济,争创农村电商领跑县、积极培育电商强镇,新增规上商贸企业16家。加快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奥园、21世纪广场等商圈提质升级,焕发南安历史文化园特色街区新活力,优化直播电商、老字号、特色美食等业态布局,精心策划促销季、购物节、美食节、南安腊味年货大集等系列活动,聚力提升城乡消费烟火气。
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持续畅通开放渠道,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重点培育出口型龙头企业,持续落实企业境外参展政策,推动硬质合金、新能源汽车配件等出口产业发展,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落实省、市外经贸扶持政策,促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进口,支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优化供给结构。组团走进跨国公司总部,加大海外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招引。组织参加“进博会”“投洽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推动利用外资稳步增长。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培育外贸新增长极。
(四)坚持强农惠农、稳产增收,着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持续抓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着力推动帮扶产业“四个一批”[8]发展,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推广联农带农积分制,持续抓好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资产稳定良性运行。
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扩面提质增效,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新增现代化粮食储备仓容1.3万吨以上。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赣南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1500亩。科学防控柑橘黄龙病。加强“菜篮子”稳产保供。完成中央财政油茶产业示范奖补项目任务,新造高标准油茶林4510亩。全面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推进“大余麻鸭”全产业链发展,推广“赣南早虾双季稻”等特色种养,力争年营收超亿元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统筹推进种粮大户、农村网红和新农人培育工作。加快打造大湾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引导更多食品企业入驻国内外知名商超。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强力打造“秀美双龙、宜居龙安、窗韵城南”3条示范带和“新樟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新创一批美丽宜居乡镇、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创新探索村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任务,抓好20个左右村点整治建设、105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新(改)建农村公路35公里。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五)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品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推动城市更新提质,启动新能源汽车公共超充站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和市政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危旧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口袋公园”,积极创建美好家园、无废小区、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强化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新改建污水管网30公里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至55%。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建设,集中整治城区“九毁一乱”,推动323国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高品位打造新型“城市会客厅”,一体推进老城蝶变、新城崛起。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加快县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工程一期建设。加速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玉里水库、章水灌区灌溉供水工程和南安镇、池江镇防洪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油罗口水库矩阵试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遂大高速(大余段)建成通车,全速推进S316铜锣湾至池江段、新城至白枧坳公路改建。启动赣粤边大余智能物流产业园建设,建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链供应点,推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优化新型储能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大余县10kV及以下常规配电网建设、铅厂风电场等能源工程。
激活县域文旅热潮。制定实施引客入余新政策,探索与深圳大鹏新区、广东韶关等地合作建立文旅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机制。推动丫山、梅关等重点景区提质增效,盘活运营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度假区,完成阳明心园项目建设。争创全省第四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推动大龙山乡村大舞台、南安历史文化园街区丰富业态产品,打造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启动越野e族江西大余森林英雄会永久会场建设,打造系列精品赛事品牌。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和红色旅游品牌。筹备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红色教育培训城市联盟成立大会。扩大梅关古道影响力,积极申报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全力争取启动寨上古城址考古发掘项目。积极承接大湾区、横店影视产业转移,出台影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将大余打造成为服务辐射大湾区的影视产业孵化基地。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美丽大余新样板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加大秸秆禁烧及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力度。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全面推进河湖“清四乱”[9]三年攻坚行动,规范化建设入河排污口,提升水环境质量。突出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深化“无废城市”[10]建设。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建立重点水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场景运用,搭建智慧化监管平台。全面完成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整改,举一反三抓好生态环境领域信访工作。
打好生态修复持久战。加快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工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统筹加强全县森林资源、林地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实现疫情发生面积、病枯死树数量“双下降”。做好湿地、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快编制丫山国家森林公园、章水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
打好绿色转型主动战。加强能耗双控和“两高一低”项目管控,启动省级以上绿色园区申报。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科学有序发展光伏、风电等生态友好型新能源,力争新能源装机达26万千瓦。盘活全县森林资源,建立绿色碳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机制改革,推动林业碳汇开发试行试点,加快建设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开展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交易,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七)坚持用心用情、共建共享,着力满足群众生活新期待
全面夯实民生保障。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办好10件重点民生实事。推动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高效运行“5+2就业之家”,推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强化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稳妥有序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深入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扎实推进民政服务站能力提升行动,力争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点覆盖86%以上行政村,乡镇公办托育机构实现全覆盖。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工作体系。
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展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优化与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城分校)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3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教育学位保障服务供给制度,抓好“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如期通过基础教育“两项评估”[11]。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全力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面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构建“大智若余”广电公共服务数字化新场景新生态,拓展“智慧广电+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鼓励打造更多文艺精品。推进文化保护利用,完成嘉祐寺塔防雷工程、周屋红五军军部旧址安防等文物修缮项目,推动“大余旁牌阵”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实施“一县一品”,助力赣州创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打造“15分钟健身圈”,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供给。
提升现代治理水平。持续化解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涉稳风险,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强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动态清零重大事故隐患,持续推动“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推动双拥共建。全面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强用好“访调诉”一站式中心,完善县乡“余快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快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防范极端案(事)件发生。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机制,不断增强新质公安战斗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以及“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守护“余泰民安”美好家园。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紧跟新形势、研判新问题、落实新要求,持续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学思践悟铸忠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三力”,不折不扣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定不移强法治。坚持依宪依法履职,加快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审计财会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政府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务实高效抓落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的重要要求,跳出事务主义,确保高效运转。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政绩冲动、盲目蛮干。严格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担当促落实,凭实干比高低。清正廉洁守底线。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成果,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涉及政府职能方面问题整改,一体推进“三不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有限的资金内多办事、办好事。
各位代表!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余篇章而不懈奋斗!